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对话名师 洞见前沿 ——“生态环境中外名师讲座”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5日 点击数:

6月20日-7月15日,必赢官网开设“生态环境中外名师讲座”课程,邀请十位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线上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吸引了近200名学生参与和讨论。

讲座课程表

第一场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戴家银教授主讲。从生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戴家银阐明了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来源、迁移、转化、分布等行为,并指出未来在新型污染物开发之初应同步考虑其末端处理问题,打破“传统污染物-替代品-新污染物”的怪圈,引发了同学们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治理的思考。

第二场讲座由兰州大学李祥锴教授主讲。李祥锴将肠道微生物研究与中华老美食(浆水面)巧妙结合,科学论证了其医学价值,增加了科研工作的趣味性和应用性,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案例。

第三场讲座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杨翼副教授主讲。杨翼以Daycent模型为例,详细讲述了过程模型的基础理论、模型结构、参数含义和应用步骤,勾起了同学们对编程技术的好奇心。

第四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陈彬教授主讲。陈彬分享了城市水能耦合、韧性城市及无废城市建设的研究实践。他指出,城市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单一要素的调控模式往往会面临协同困境,城市环境多要素耦合研究至关重要,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宏观大尺度研究的认识。

第五场讲座由北京大学胡敏教授主讲。胡敏从气溶胶定义、内涵出发,提出“One Atmosphere”概念,强调要从颗粒物粒径、组成、来源三个维度认识PM2.5,再从区域到全球分析了颗粒物的来源、演变、健康效应及大气污染管控对策等,为同学们系统展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框架。

第六场讲座由广东工业大学杜青平教授主讲。杜青平授课风格特色鲜明,课前用一段《大自然的语言》文摘朗诵唤醒了同学们的专业使命感。立足人类生存、国家发展和学科发展三个需求,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创新实践经历,在专业选择上为同学们指点迷津,引导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努力成为有责任、情怀、能力和担当的生态环境人。

第七场讲座由山西大学孟紫强教授主讲。孟紫强回顾了环境健康学科的发展史及构成,基于自己出版的多本教材及专著,从环境健康与新冠疫情角度解读环境生物污染,提出环境健康学科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使同学们对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八场讲座由福建师范大学倪祥银研究员主讲。倪祥银讲述了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途径、微生物残体贡献及不同来源的土壤有机质全球分布格局与调控机制。不仅刷新了同学们对双碳目标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同学们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和稳定机制的认知。

第九场讲座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艳杰研究员主讲。刘艳杰系统讲述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外来植物入侵的研究历程,为同学们传递了生态学研究的系统思维,也让大家感受到长期观测实验的难度和价值。

第十场讲座由台湾阳明交通大学林志高教授主讲。林志高依据碳转向的概念提出了新颖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以二级厌氧处理和三级厌氧氨氧化两个研究案例实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他指出未来污水处理应以碳转向来达成资源回收、能耗自足的新目标,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讲座现场

据悉,“生态环境中外名师讲座”将于每学年第三学期开设,邀请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讲座旨在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思路和眼界,了解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学科发展趋势,为将来学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深造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名师风范,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文、图 | 雷豪杰

责任编辑 | 吴晓倩


Top